購物車
香港中學學位分配辦法

香港的中學學位分配機制是教育局制定的升中程序,分為「自行分配學位」及「統一派位」兩個階段。在首階段,各中學將約三成學額預留作「自行分配」,學校可根據自身標準篩選學生;第二階段則為「統一派位」,剩餘學額會按照學生的校網、派位組別、志願選擇及隨機編號進行分配。

 

下圖簡介將於 2025 年升讀中一的小六學生會經歷的各個階段。

 

申請自行分配學位

申請日期為 2025 年 1 月 2 日至 16 日,學生將獲得《申請中一自行分配學位手冊》,其中列明參與派位的中學名單,學生最多可向兩所學校提出申請。

中學進行面試甄選學生

各中學可按照自身的教育理念及發展方向篩選合適學生,並會公布收生準則及評分比重。學校有權自行決定面試安排,一般於三月進行。

自行分配學位通知

參與「自行分配學位」的中學將於 2025 年 3 月 31 日通知獲錄取學生的家長,確認其子女已獲納入該校正取名單。

申請統一派位

學生須填妥並提交《中一派位選擇學校表格》。未於「自行分配學位」階段獲錄取的學生,將透過統一派位程序獲分配學額。

教育局公布升中派位結果

教育局將於 2025 年 7 月 8 日同時公布兩個階段的派位結果。

 
中學「自行分配學位」重點分析

「自行分配學位」為中學學位分配的首階段,全港各官立、資助及部分直資中學均會預留約 30% 學額作此用途,並自行制定收生標準及評選方法。每名學生最多可申請兩所學校,且不受地區限制。

由於學額有限,熱門中學的競爭尤其激烈,部分學校甚至出現十倍至二十倍的超額申請。成功獲取錄的關鍵,在於選擇學校的競爭程度,以及申請學生的相對優勢。

如何選擇適合子女的中學

選校時,家長應全面考量學校的辦學理念、校風特色、課程設置及發展方向,以確保能夠配合子女的能力、興趣及志向。若需更深入了解香港各中學,可參閱我們整理的學校資訊網頁。

如何決定申請的中學

確定心儀學校後,申請「自行分配學位」時應仔細留意該校的收生標準、評分比重及可供申請的學額數量,從而評估競爭形勢。需注意的是,每名學生只能申請最多兩所學校,而申請一經提交後,不可撤回、取消或更改志願排序,因此決定前應慎重考量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成功獲「自行分配學位」錄取的學生將不再參與「統一派位」。因此,若學生只心儀某特定學校,則不應申請其他次選學校,以免影響透過「統一派位」入讀心儀學校的機會。

如何知道心儀中學的收生準則

所有參與「自行分配學位」的學校必須提前公布收生準則及評分比重,學校不得進行筆試,但可安排面試,內容可能涉及語文表達、小組討論及朗讀文章等。家長可至學校官網查閱詳細資訊。

 

中學「統一派位」重點分析

「統一派位」是學位分配的第二階段,適用於所有未獲「自行分配學位」取錄的學生。此階段,全港各官立、資助及部分直資中學,在扣除「自行分配學位」及預留給留級生的學額後,將把剩餘約 65% 的學額用於「統一派位」。

派位程序與機制

「統一派位」於每年 5 月初填寫選校志願,申請表分為「甲部」與「乙部」兩部分:

  • 甲部:可填寫全港任何三所學校。
  • 乙部:可填寫最多三十所所屬校網內的學校。

教育局將根據學生的志願、派位組別及隨機編號進行分配,並於 7 月公布結果。

需注意的是,若學生已在「自行分配學位」階段獲錄取,則不會再參與「統一派位」。但因兩個階段的結果同步公布,所有學生仍需填寫《中一派位選擇學校表格》以確保學額。

學生派位組別的劃分
派位組別的劃分

教育局根據小五及小六三次「呈分試」的成績,以及過往該校畢業生的中一入學前測驗表現,為全港小六學生進行排名,並劃分為三個組別(即 BAND 1、BAND 2 和 BAND 3),各佔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一。

  • 全港派位組別:所有學生按成績排名後,前三分之一為組別一,中間三分之一為組別二,最後三分之一為組別三。此組別適用於「統一派位甲部」。

 

  • 校網派位組別:若僅以同一校網內的學生進行排名及劃分,即得出校網派位組別,適用於「統一派位乙部」。需注意的是,學生的「全港派位組別」與「校網派位組別」可能不同。

 

學位分配流程

「統一派位」分為兩個階段:

  1. 甲部(不受校網限制的學校選擇):電腦先處理第一派位組別,依照學生的志願順序,並根據隨機編號分配學位,然後依序處理第二及第三派位組別。
  2. 乙部(按學校網進行派位):系統先處理校網內第一派位組別的學生志願,若學額供不應求,則依據隨機編號決定優先次序,然後依序處理第二及第三派位組別。
如何評估子女的派位組別?

派位組別分為「全港派位組別」與「校網派位組別」,前者適用於「統一派位甲部」,後者適用於「統一派位乙部」。一旦分組確定,成績將不再影響派位結果,隨機編號則成為影響派位次序的關鍵因素。